区府办文件
肇庆市端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端州区2020年创建广东省卫生村工作方案的通知(端府办函〔2020〕80号)
肇庆市端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端州区2020年创建广东省卫生村
工作方案的通知
端府办函〔2020〕80号
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属及驻区有关单位:
《端州区2020年创建广东省卫生村工作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肇庆市端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0月16日
端州区2020年创建广东省卫生村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我区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建设美丽端州幸福家园,根据《肇庆市2016-2020年创建卫生村镇工作方案》(肇府办函〔2016〕203号)精神,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我区继续推进广东省卫生村创建工作。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根据市下达的考核任务,结合我区实际,2020年城东、城西、黄岗、睦岗街道办分别创建1个以上省卫生村,且各街道新增受益人口不少于400人,确保我区2020年新增省卫生村受益人口占全区农业人口总数的3%以上。各街道办要认真开展调研,早动员,早定点,确定申报创建村。
二、工作措施
制定落实“五个一”:即有一个领导机构、一支骨干队伍、一套工作机制、一套筹资办法和一套有效的工作措施,以此推进省卫生村建设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省卫生村工作的领导,区成立创建省卫生村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区长担任组长,区卫健局、各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区文明办为成员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健局,负责创建业务技术指导和相关协调工作;区财政局负责落实经政府审批同意的创建资金安排;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充分利用乡村净化、美丽乡村等项目全力扶持省卫生村创建工作;区文广旅体局负责指导乡村文化宣传和文化阵地建设;区文明办负责指导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工作。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创建主体,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工作机构,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由专人负责、专人跟踪,切实加强对创建省卫生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二)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
创建省卫生村是区委、区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村民群众办实事,建设幸福端州的一项重要举措。区委、区政府把创建省卫生村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克服“厌战”、“怕难”思想。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责任到股室、到人,全力推动创建村的工作落实。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责落实相关工作,共同推进省卫生村创建。
(三)多方筹措资金。
创建资金是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街道和村要采取有效措施,广泛筹集省卫生村建设资金,保障创建工作的需要。具体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来源,即区支持一点,街道办统筹一点,社区居委会出一点,创建村筹措一点,社会各方力量赞助一点,结合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和生态文明村创建等相关资源,多渠道积极向上争取筹措资金。为进一步调动创建村的积极性,区政府按各创建村的农业受益人口计算,对创建成功的村按农业人口900元/人给予创建经费支持,不足部分自筹解决。
(四)加强业务指导,确保创建质量。
要按照《广东省卫生村标准》和《肇庆市农村卫生创建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点》的要求和指引,区各责任单位和各街道办事处要深入村庄,认真调查研究,做好科学选点工作和创建规划,做好业务技术指导工作,重点解决创建村“垃圾、污水、人畜粪便”这三个孳生“四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问题,具体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村巷道道路硬底化,道路硬底化率要达到90%以上;二是抓好渠道覆盖、下水道排水口和门前屋后家庭出水口的“四防”密封装置(“四防”是指防鼠、防蚊蟑、防臭气、防堵塞);三是抓好卫生户厕、公厕改造建设,将直排陋厕改为“三格”化粪池卫生厕所,落实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四是抓好村内闲置地的隔离,门前屋后、村头巷尾等周边环境的垃圾、杂物处理;五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抓好除“四害”工作和落实专职保洁人员。
(五)建立完善长效巩固机制。
根据《广东省卫生城市、卫生镇(县城)、卫生村申报和考核管理办法》和省爱卫会关于省卫生村“建好一条、管好一条”的要求,预防“脏乱差”现象的反复。市爱卫办每年将抽查一定数量的省卫生村,对滑坡严重的省村,将给予黄牌警告、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限期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将建议省爱卫办撤销其命名。为有效巩固省卫生村的创建成果,已成功创建的省卫生村要建立卫生管理制度,有专职保洁员,做好日常环境卫生保洁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良好。每年要组织1-2次卫生之家评选活动,促使村民形成良好卫生习惯。要求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特别是重大节日,主要是清除村内外垃圾、疏通渠道、清理“四害”孳生地和卫生死角外,以实现“村容整洁”目标 。
附件:1. 2020年端州区创建省卫生村进度安排表
2. 创建省卫生村相关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3. 广东省卫生村标准
(端州区卫健局联系人:邓智馨,电话:2760186)
附件1
2020年端州区创建省卫生村进度安排表
附件2
创建省卫生村相关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为使创建省卫生村工作不走弯路,必须高度重视市爱卫办提出的相关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引。
一、熟悉创建标准和技术要求
(一)《广东省卫生村标准》
(二)《肇庆市农村卫生创建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点》
(三)《创建卫生村现场检查记录表》
(四)《广东省除“四害”标准》
二、科学选点,确保成功
(一)村干部有较高组织能力和群众威信,肯为群众办实事。
(二)群众能充分发动起来,积极性较高。
(三)有新旧村并存,而且名称相同的村必须要同时创建。
(四)首选地理位置独立,居住房屋相对集中的村创建;选两村相连的点,在处理好非创建村与创建村相连地带的人畜粪便、垃圾、污水的前提下可以选定。
(五)村名的确定以村民户口本、身份证的地址名称为准。如果同一村名中分若干村民小组的,不能以村民小组为创建单位(分散在不同居住地点的例外)。
(六)按照标准要求创建村户数应在30户以上。
三、抓住重点,确保质量
为使创建活动具有生命力,必须确保创建质量。因此,在创建过程中,要认真按照《肇庆市农村卫生创建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点》和《肇庆市创建卫生村现场检查要点》,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卫生厕所的建造。
1.三格化粪池的容积、结构、过粪管安装是否按相关图纸要求建造,内表面是否全部同步批水泥,以防渗漏。
2.三格化粪池要全部密封,清渣及取粪口的盖四边要呈梯形,确保密封性良好,并设一个既便于揭开又不妨碍走路的环。
(二)排污系统的建造。
1.生活区的排污排水渠要全部密封改造,村外围的渠道不能密封的应做到三面硬底化和圆底,并有防堵塞设施。明渠与暗渠连接处要有密封装置。
2.室外下水道进水口安装直径大于或等于4寸以上的浸水弯管或直径大于或等于6寸的存水弯管(切勿使用地漏),安装地方应是路面低点,同时要有防堵栏栅(使用直径5毫米以上的钢筋焊制)。浸水弯管或存水弯管安装密度尽量高一点,以防雨太大时排水量不够,造成水淹路面影响村民生活。
3.存水弯管后必须有沉沙井,沉沙井底部要比渠底深30厘米以上。沉沙井盖规格一般在40×40厘米左右,盖的四周边缘要呈梯形,确保密闭性良好,并设一个既便于揭开又不妨碍走路的环(应以镇或村为单位,统一制作统一规格的沉沙井盖)。
4.每一个家庭内部的厨房、冲凉房、天井等地面的排水口要因地制宜地在室外安装浸水弯管或在室内安装地漏或水闸进行密封。凡无人居住或无法开门的房屋,必须在室外安装浸水弯管密封。
(三)垃圾收集点。
1.选择不会污染河流,方便群众使用,便于清理运输的地方。
2.密封性良好,设有完善的下水系统。
(四)室内、外卫生死角、“四害”孳生地的清理。
1.要做到立体式、全方位清理。室内要看不见灰尘、积水、粪便、蜘蛛网、乱丢垃圾;室外要看不见积水、粪便、乱丢垃圾、乱堆杂物、残墙断壁等现象。
2.凡是不能硬底化的闲置地要用砖或石砌建高度高于泥地的围栏(不能锯齿型砌建,且要有水泥固定),使泥土不会散落到水泥路面,有利于路面保洁。
3.凡是危房应尽量动员村民清拆,确实不能拆的必须加固。对于无人居住的旧村或房子,要同步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和“四害”孳生地。
(五)道路硬底化、绿化、美化。
村内道路和入村道路(100米以上),应全部实行规范的(两侧整齐、路面平整、不积聚水)硬底化。村外道路硬底化及村内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六)村内“四害”度监测项目。
1.鼠密度:监测外环境2000延长米的鼠迹密度;
2.蚊密度:监测各类积水蚊幼虫的阳性率;
3.蝇密度:监测堆放垃圾、粪便等地方的蝇幼虫阳性率。
监测方法、地段要创建前后基本一致,数据要客观、真实。
(七)建立长效管理制度。
1.创建将近结束时要帮助创建村落实保洁队伍建设,要明确保洁员数量、名单、工资来源。
2.建立“卫生村环境卫生管理基本制度”:一是有专(兼)职环境保洁员,并确保保洁员工资的资金来源;二是公共外环境由保洁员负责清扫、管理,确保无暴露垃圾及“四害”孳生地;三是家居内及其周边环境由各家各户负责清扫、管理,确保室内外环境整齐清洁,无暴露垃圾及“四害”孳生地;四是禁止在村内及其周边放养禽畜,乱丢(倒)垃圾,垃圾要日产日清;六定期开展“卫生之家”评比活动,不断增强村民文明卫生意识;七是定期开展投药灭杀蚊、蝇、鼠、蟑螂,防止“四害”传播疾病。
3.设立宣传栏,向村民广泛宣传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健康教育知识。
4.要制定“文明卫生之家”标准,定期开展“文明卫生之家”评比活动。
四、关于资料
(一)创建村简介:含户数、人数、创建的基本做法、完成的基础设施工程数量、取得的主要成效、群众对创建成效的反映等情况(每村必须有30户以上)。
(二)卫生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环境保洁员名单、工资来源说明以及规范的聘请保洁员合同或协议书(含工作责任说明)。
(三)除“四害”用药记录、鼠蝇蚊密度监测记录和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知识测验原始资料。
创建卫生村是一项使农民脱离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脏乱环境、具有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突破口。我们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鼓足干劲、共同奋斗,认真做好省卫生村创建工作,为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附件3
广东省卫生村标准
一、有编制村庄规划,功能分区合理;重视爱国卫生工作,村委会及村民小组有分管的干部,卫生管理网络健全。有卫生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卫生日及各类清洁行动。有按要求配备的环卫专(兼)职人员。
二、村容村貌整洁,道路硬底化率≥90%。待建地、老村区得到有效的管理,农具及杂物放置整齐有序,屋前屋后无杂物乱堆放。
三、村庄垃圾定点或上门收集,定时清运,无暴露垃圾,保持环境整洁。村庄内有数量足够的密闭式垃圾屋,没有使用开放式垃圾池。有条件的村庄可建设垃圾收集转运站。
四、泄洪、灌溉渠三面硬底通畅,排水、排污管道密闭无破损,无污水溢流,无阻塞。进出水口防鼠、防蟑、防蚊、防臭设施落实。
五、有设置宣传栏、健康咨询、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栏内容更新每年不少于4次,学生和村民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0%和7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75%和70%以上。
六、积极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80%,公厕符合无害化卫生要求。
七、村卫生服务站基本医疗服务及预防保健工作落实。
八、病媒生物控制措施落实,村内及其周边基本无蚊蝇孳生地,“四害”密度较低。
九、村级农贸市场划行归市、高台摆卖,地面硬底化,给排水设施完善,有专人清洁,无垃圾污水积存。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措施落实。
十、家居卫生整洁,家禽圈养,人畜分离。人畜粪便均经无害化卫生处理,周边不孳生“四害”。广泛开展卫生先进评比活动。